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浅论环境塑造人
       人是环境的产物,生存于环境中,也“受制”于环境。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塑造人,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蓬草长在麻田中,不用扶就会长得笔直;白沙混入黑泥,也会变成一般的黑。对事物如此,何况是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良师益友对我们的帮助和提携,也需要良好的风气对我们的熏陶。这些“良好的风气”不仅指学校、学校环境的好氛围,也指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我们长期生长生活身处的环境,它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能从多个侧面或生活中的杂事琐事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成长,并对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曹文轩的成长史就是一个鲜活的正面例子。曹文轩的父亲曹桂生先生早年自学成才,善于讲述,常年给年幼的曹文轩讲故事,曹文轩每次都听得如痴如醉,渐渐地,他开始模仿父亲,将自己听到的故事栩栩如生地讲给小伙伴听。父亲的行为不仅在年幼的曹文轩心里种下大作家的理想,而且还为曹文轩日后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终成一名有声望的儿童文学家夯实了基础。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就是一个家庭环境的牺牲者。方仲永早期就表现出不俗的文学天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但他的父母是没有学识的乡野农夫,没有送孩子上学的意识,只是“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在这种愚昧无知,充斥着金钱与利益的环境下,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由于家庭资源配置的缺乏、父母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对教育作用的低估等等因素,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动力,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了成才的机会。
       言传不如身教,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长大,自然而然地就乐学好学,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可当今社会中,众多家长就忽略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忽略了对年幼孩子道德上的引导,人格上的培养,以致于孩子性格乖戾、孤僻,变成如今所说的“熊孩子”。
       当然,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存在,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亦有“出淤泥而不染”,但即便是一尘不染的荷花,也是受到所处池塘环境的因素生长开花的。所以,一个和谐、健全、完整的成长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高三四班 陈泓宇
当前:七版(2017年11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