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虽好,但现代沟通方式更佳
龙继辉
       随着技术手段的普及应用,“家校通”平台、家长微信群、班级QQ群成了许多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络的重要渠道,布置作业、发布通知、个别谈话都得以轻松实现,虽然这些沟通方式实时、快捷、高效,但也存在某些弊病,例如隔阂感、排队“点赞”、无效信息“刷屏”等等,因此,不少人反倒怀念起家访来了。笔者认为,传统家访虽好,但现代沟通方式更佳,为了取得良好的家校沟通效果,老师和家长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选择适宜的方式。
       登门家访,需要老师到学生家里,这就要付出许多额外的时间和精力,也要考虑家长的意愿、协调家长的时间。而“家校通”平台、家长微信群、班级QQ群等现代沟通方式则让信息插上了“绿色”的翅膀,一“点”就通,这种适应了“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家校沟通方式也成为了越来越多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首选。
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传统的家访绝非一无是处,“面对面”的交流能察言观色,及时调整谈话策略与技巧,使家校沟通取得理想效果。毕竟现代沟通方式并非能“包治百病”,其存在的诸多弊端,也被人广为诟病。总体来讲,两者各有千秋,教师与学生家长不妨结合实际、合理选择,从而不断提高沟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外,现代沟通方式的种种弊端,是可以通过科学管理来加以改进的。比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今年9月发布的《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了“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家长群、班级群的群主们就应当切实负起责任,通过制定群规、加强监管,申明群功能,及时制止不理性的发言行为。
       现代沟通方式的普及,其实并不妨碍“家访”的继续。对于诸如学生早恋、成绩断崖式下降等特殊情况,教师还是可以通过“私访”,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配合,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而不能一味地“遥控指挥”“隔空喊话”。
       总之,加强家校沟通,要善用多种手段,花一番“绣花功夫”,做好对学生的“线上线下”教育管理工作,使其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当前:八版(2017年11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