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自然 沁润美育
四川省南充市莲池幼儿园 杨万英
        美育,即美感教育。美感是人们在对美的事物审美过程中所生发出来的具体感受和体验。而美育,是传递人的审美经验的一种教育,即通过生动具体的美感形象,唤起人们的形象思维,使人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培养出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在大自然中,“美”无处不在,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是形成美感的源泉和天然资源库。它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山川河流,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形态各异的鸟兽虫鱼,变幻多端的风云沙土……它们都以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孩子好奇的目光,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培养其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性地表现美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幼儿身心发展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状态,美感的特点有直观性、表面型、多样性和行动性。在生活中需要成人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美的事物进行感知。所以我们应从幼儿早期开始,逐步带他们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身临其境接触自然景物,才能更好地亲近自然,认识自然,感受自然。
        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幅斑斓的画卷,一座神圣的音乐殿堂。它蕴藏着许多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素材,只要留心,美,就在身边。比如和孩子一起欣赏蓝天白云、花红柳绿的绚烂色彩,一起聆听鸟叫虫鸣、流水松涛的天籁之音。带孩子认识自然界的各种颜色、形状、神态,感受声音的音色、强弱、快慢,引导孩子拓展思维,充分想象,从观察个别的、具体的景物开始,扩大到观赏一定范围内的自然景物,逐步提高幼儿领略自然美的深度与广度,培养美感,丰富体验。随着幼儿理解能力的提高,视野的扩大,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另外,我们成人要具备对自然界有深爱和欣赏的情趣,善于发现、揭示美,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融入孩子。如夏日的荷塘,带孩子观赏荷花美丽、荷叶清脆的同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又如观赏寒冬傲雪盛开的梅花,可以让孩子理解“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含义。在观察感受、述说引导时,我们要选择形象恰当、能被孩子理解的语言,表达其中蕴含的美,这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美感。
        比如春天来了,垂柳垂下来“像妈妈长长的卷发”,观赏过瀑布的也可以形容成“像绿色的瀑布”;画花朵时可以根据其形状和颜色命名为容易理解和记忆的“卷卷花、爱心花,香蕉花、彩虹花”等等;再比如到户外踏青,可以适时地引导孩子朗诵儿歌《春天的秘密》:“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淅沥淅沥地流着。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朗诵、理解了儿歌后,还可以根据儿歌内容,引导孩子续编或者改编儿歌:“春风吹红了桃花的笑脸,春雨染绿了麦苗的衣裳,春雷叫醒了冬眠的动物,小燕子欢叫着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 等等。孩子在大自然中不仅能感受美育,还能丰富语言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美育不仅能陶冶孩子高尚的情操,还能激起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也能丰富生活,激发积极愉悦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条件允许的话,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多陪孩子外出参观旅游,增长见识。条件有限的也可以选择到城郊或者附近的公园,身边的一道道风景同样是很好的素材:壮观宏伟的大桥、美丽的公园、宽阔的广场、琳琅满目的商店橱窗、绚烂多彩的节日装点等等,只要有心,美就在身边!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让孩子将“美景”浏览在眼,默化于心,“润物细无声”,学会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这对孩子的美感教育是大有裨益的。
当前:三版(2018年04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