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蒜里的 流年碎影
徐俊霞(山东)

    农历腊八,俗称“腊八节”,不管是在南国还是北乡,人们大多知晓腊八节要煮腊八粥,却少有人知晓腌腊八蒜的习俗。

    小时候,每年一到农历腊月初八,母亲就忙活起来了,她先到醋房打来上好的米醋,搬出那些陈年的瓶瓶罐罐清洗晾干,再从厢房的房梁上摘下两把大蒜,精心挑选出瓣多且瓷实的紫皮大蒜,以备腌腊八蒜。

    紫皮蒜的瓣小,劲小了不好剥,劲大了又会抠破蒜皮,幼年的我经常帮倒忙,剥不干净的蒜还得母亲进行二次返工。母亲说:“剥蒜辣眼,你在一旁看着就好了,等妈老了,干不动了,你再来帮我。”我只好乖乖地坐在一旁看母亲剥蒜,那些紫皮蒜在母亲的手里是那么听话,脱去外衣,脱去内膜,不大一会儿就剥了满满一盘子。

    母亲把剥好的蒜放进一个个敞口大瓶里,再倒入米醋淹没大蒜,密封瓶盖后放至背光处。母亲说:“等到了春节那会儿,腊八蒜就变绿了。”这在小孩子的眼里是一件新鲜事,在北方光秃秃的冬天,还能见到一抹绿,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食物。

    我一直不明白母亲固执地用紫皮蒜和米醋来腌制腊八蒜的原因,直到长大后尝到了饭店里用白皮蒜和陈醋腌制的腊八蒜,那叫一个难吃,不但味道相差了十万八千里,颜色也不够正宗,这才领悟到母亲的匠心独运。

    腊八蒜还有个俗名叫“腊八算”,母亲在腌制腊八蒜的时候经常念叨:“等过年的时候好好算计算计。”每到这个时候,我总在心里暗笑,我们家里又不是做生意的,有什么好算计的?当时年幼,我怎会明白母亲的心思,每到年终岁尾,母亲是要合计一下这一年的收成:这一年下来,麦子、玉米是不是丰收了?棉花进账多少?鸡鸭牛羊进项多少?再做好来年的打算:开春小孩子要交学杂费了,地里的庄稼要施肥了,这都是一笔笔不小的开支。

    作为一个持家有道的家庭主妇,没有点儿算计,又怎能把日子安排得稳稳妥妥?“腊八蒜,腊八蒜,吃了一辈子不受难”,过年吃腊八蒜,在母亲的心里象征着好日子的到来。

    腌上腊八蒜后,母亲开始忙过年的事情,她每天都忙得闲不下来,而我每天都饶有兴味地关注着瓶子里腊八蒜的变化,一天天地掰着指头盼望着春节的到来。气温一天比一天低,雪下了一场又一场,瓶子里的腊八蒜一天比一天绿,起初还是青黄混搭,慢慢地就转成通体碧绿了。等到了除夕夜,翡翠碧玉般的腊八蒜就粉墨登场了。

    腊八蒜就饺子吃是一种大众吃法,除此之外,腊八蒜还可以和白菜、牛肉、肥肠、猪肝搭配在一起炒菜……总之,腊八蒜是我们家整个春节期间饭桌上的主打小菜,过大年吃的饭菜都比较腻,腊八蒜清淡爽口,是全家人的最爱。母亲泡制的腊八蒜因为选料精细讲究,口感酸辣脆爽,特别受欢迎,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时,都喜欢尝几瓣母亲亲手腌制的腊八蒜。

    现如今,在城市打拼的我也应该像乡下的母亲一样,一边体会幸福的味道,一边做好打算,好好规划一下今后的生活。

 

当前:4版(2019年12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