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公布《关于全力做好2020年春运工作的意见》,其中首次明确:将推行回空方向列车票价优惠措施,鼓励“反向春运”。随着“反向春运”成为大势所趋,也让更多城市看到了新的机会。
春节呈现的是一种幸福的团聚,更是对亲情、乡情的集中表达。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积淀,让“回家”成为长期以来春节不变的主题。然而,在社会流动加速和工作生活日趋紧张的当下,“有亲人的地方就是家”“精神安处即故乡”逐渐成为在外务工人群中耳熟能详的话语。
“反向春运”其实就是“反向过年”,这个概念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提出的,简单的讲无非就是让父母来子女打拼的城市过春节。有调查显示,在1975名离开父母、常年在外打拼的受访者中,有65%的受访者认为父母“反向过年”的现象变多了,42.5%的受访者希望父母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反向过年”,常住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希望父母“反向过年”的意愿最高(51.4%)。这些数据说明,“反向过年”的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在外务工人员所认可。
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接父母到城里过年也是团圆。如此,不仅能让父母了解自己工作生活的环境,也可以带父母感受一下大城市的环境氛围,有助于增进父母对子女生活的了解,减少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同时,对于子女们来说,也减轻了春节短暂假期里迎来送往的负担,以便于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休憩时光。父母双亲千里迢迢进行反向流动,也可以看成是一次别样的“旅游”吧。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会商研判,2020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约30亿人次,年年如此庞大的单向客流量,堪称“人类规模最大的周期性迁徙”,必然会导致交通资源紧张带来的购票难、回乡难。而“反向春运”形成的反向客流在无形中减轻了春运“一票难求”的紧张和压力,通过这样的双向互动,可以让更多返乡者的旅程变得更加从容温馨。
同时,由于大量外来务工者的集中返乡,会给许多行业造成严重的“用工荒”,而有了这样的变化后,更多的务工者可以安心在春节期间工作,这对城市的建设和服务管理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只要爸妈在,只要是亲情交融的地方,就是子女们追求的家。但是,万事都不会是绝对的,“反向过年”虽然是一种美好和憧憬,但每个家庭需要针对各自的具体情况做选择。比如,如果父母对子女回家怀有很大的期盼,而从内心里排斥反向过年,子女们就要尊重他们的意见,不可任性而为。另外,子女们更应该多考虑父母的身体状况,能否适应城市的环境、文化差异等,不可一概而论。
“反向过年”阐释“精神安处即故乡”,希望更多的父母在城市的星空下寻找到别样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