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益处,毋庸置疑。然而倡导全民读书,构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书香社会,非一蹴而就,受多种现实因素的影响,这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
爱读书,在“爱”字上下功夫。爱读书,在于读书的自觉意识和良好的习惯,不因年龄大小、时间有限、琐事忙碌而掣肘,随时随地心存一份读书的爱好。养成全民读书的自觉意识和习惯,要靠政府长期的引导与营造,各宣传机构开辟定期读书专栏,企事业单位实实在在的落实,社区送书上门等。既要在“读书日”搞得轰轰烈烈,更要注重平时的“润物细无声”,利用一切可以宣传的阵地、公共场所和设施,巧妙地嵌入书香因素,让老百姓闻得到书香,听得见书声,氤氲在书香氛围之中,真真正正地爱上读书。
读好书,在“好”字上做文章。如何读好书,在于官方宣传和出版机构定期推荐好书,消费者能买得到、读得到好书。宣传出版机构要积极出版各类接地气、能陶冶人情操的好图书;媒体平台可辟出专栏,定期推介近期出版的好书或曾经的不朽经典,定期开展好书推介或读书心得等读书活动,让老百姓随处看得见、随手摸得着,才能渐渐养成习惯。要大力加强实体书店和城乡书屋建设,让老百姓出门“一公里”就能见得到书店,就能随手买到或读到好书。
善读书,在“善”字上强引导。善读书,在于读书要讲究方式方法与技巧,让老百姓借鉴之,提升全民读书的效果。不少报刊积极推介好书新作,不少单位开展读书活动,定期介绍名人和普通人好的读书方法,值得点赞。常见的读书方法有很多,读者可以针对不同文本和求知需要,结合自己的年龄,交叉综合运用泛读、精读、通读、速读、略读等方法。积极引导老百姓开展深度阅读,读经典、读家书、读人文历史等,避免阅读的碎片化和快餐化;提倡再读,有价值的书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提倡写读,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将读书与作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共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增强阅读能力。
因此,只需各方找准抓手、精准发力、慢工细活、方可静待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