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一米帽”复课是个好创意
张玉胜

    最近,各地中小学生陆续返校复课,校园防疫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笔者在媒体报道中看到,由于绝大多数一年级的娃娃对于“一米”缺乏概念,杭州一所小学想出一个主意,让孩子们仿照宋代“官帽”的样式,制作出有着长长帽翅的“一米帽”,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有效地提醒了孩子们互相保持距离。

    面对复课、防疫两手抓的要求,许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校园环境下如何引导学生保持安全距离、防范健康风险。杭州这所小学推出的“一米帽”做法就是一个不错的创意,既使保持安全距离的防控要求更加生动化、具体化,也体现出了学校关注学生健康、精于校园管理的良苦用心。

    相对于成年人的复工复产,中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有序复课,更需要细致严密的防疫举措。校园防控之难不仅在于其人员密集,更在于孩子们喜爱扎堆聚集、嬉闹游戏的天性。即便老师三番五次、苦口婆心地提醒,也很难避免孩子们的接触过于密切、频繁。

    尤其对于认知力有限、自制力不足的低年级学生,他们不仅很难管控自己的行为,甚至连“一米”的间距究竟有多远都不清楚。由此观之,“一米帽”确实是为低年级学生量身定制的创意方案。既有配合疫情防控需要的实用功能和教育效果,也调动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可谓一石二鸟、寓教于乐。

    与此同时,也有家长对于戴“一米帽”复学的创意存在一些疑虑,比如孩子上课会不会遮挡视线、是否会分散注意力等等。应该说这种担心是不无道理的,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是可以得到妥善解决。笔者认为,学生戴“一米帽”保持间距的效用,应主要体现在课余时间或有聚集可能的场合。一般课堂上,由于课桌的间隔摆放和禁止随意走动的纪律要求,学生间本就能够保持一定距离,再加上夏季来临,逐渐升温,教室里大可不必戴“帽”上课。如此一来,既能解决帽翅“丛生”遮挡后排学生视线的问题,也能避免一些淘气的孩子玩“帽子戏法”干扰课堂秩序。

    “开开心心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是校方和家长的共同企盼,也是疫情防控背景下安全复课的理想境界。笔者点赞“一米帽”的创意,更期待各种创意举措能够得到科学、有序的应用管理。作为家长,不妨多些包容鼓励,作为校方,不妨多些完善提升,家校双方互相理解、紧密配合,一定能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加安全温馨的校园环境。

当前:8版(2020年05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