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税务:大考场上的精彩答卷
胡灏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的大考,国家税务总局巴中市税务局紧紧依靠省税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聚焦疫情防控和税收主业“双线作战”,切实围绕“巩固、完善、提升”的工作主基调,牢牢把握“强党建、重规范、促融合、兴主业、提站位”的工作重点,主动作为,真抓实干,书写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用心答好管党治党

    “政治题”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将“政治引领、党管税务”原则贯穿工作始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税收工作全过程,为推进税收改革发展打牢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综合运用“学习强国”“学习兴税”APP等学习载体,深化“互联网+教育培训”,提升了党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

    抓实党的组织建设。建立完善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条主责、块双重,纵合力、横联通,齐心抓、党建兴”的基层党建格局。深化“下抓两级、抓深一层”党建工作机制,开展了对“两个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紧盯“关键少数”,强化对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下级单位“一把手”的日常监督,市局党委班子主动与各单位负责人谈心谈话90余次,用强有力的监督倒逼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强化作风纪律建设。围绕干部职工上班纪律、工作作风、服务质量等内容,常态化开展明察暗访,发出督察通报3期。结合满意度调查大走访、纳税服务投诉处理、涉税诉求管理等工作,向纳税人发放问卷调查表5700余份,了解办税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收集纳税人对纳税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64条,改进服务举措10个,对违反疫情防控和扶贫工作纪律的5人进行追责问责。

    用心答好新冠肺炎疫情

    “防控题”

    政策落实有力度。以“优惠政策落实周”和“优惠政策落实改进月”为契机,帮助企业尽享优惠渡难关。强化内部培训,开展全员网络培训、青年干部“一月一主题”培训16期,参训2700余人次,分类别、分层次政策考试9次。强化宣传辅导,通过新闻发布会、微视频、政务微信、快递寄送等非接触式方式开展政策辅导。强化监督检查,开展优惠政策和“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落实情况等监督检查3次,确保了疫情防控相关政策精准落地。上半年,全市累计减免各项税11.71亿元,减免额同比增加3.52亿元,增长40%。

    内防内控有成效。及时成立防控领导小组,组建政策落实、非接触式服务、疫情防控、个税汇缴攻坚、监督检查5个专班,建立组织领导、部门配合、应急处突“三大机制”,持续做好干部情况摸排、防控物资配备、环境卫生消杀、办公办税场所管理、“非接触式”服务宣传引导等工作,全面落实疫情日报、体温监测、口罩检查、分散用餐、弹性上班、远程办公等制度。目前,全市税务系统无确诊和疑似病例,各项常态化防控工作正有序推进。

    联防联控有担当。全市税务系统坚决服从、主动配合地方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干部带头担当、下沉一线,党员干部前往包保社区2500余人次,1100余人到常住地参与防疫宣传、入户排查、卡点检查等防控工作。积极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职工踊跃自发捐款17.79万元,市局向包保社区定向捐款4350元,干部职工先后5次为社区防控点捐赠无烟煤、方便食品、消杀用品等物资。

    用心答好组织收入

    “发展题”

    定期分析考评抓收入。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收入形势,市局把组织收入作为局领导例会、局务会、县区局长会的常设议题,定期汇总、分析、研判收入形势,统筹抓好减税降费与组织收入,努力遏制减收势头,依法依规征好税、收好费。今年上半年,全市共组织税费收入35.3亿元,其中:税收入库25.43亿元,社保基金入库6.45亿元,非税收入入库0.77亿元。

    紧盯重点税源保收入。制定全市重点税源管理办法,确定市级重点税源企业141户。主动跟踪对接重点税源企业,着力加强房地产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电力供应业等重点行业企业的管理,强化企业走访调研、经营情况监控和涉税数据分析,充分发挥重点税源收入骨干和支撑作用。全市总局监控级次重点税源企业55户,税收收入6.55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30.27%,牢牢抓住了收入“大头”。

    加强风控稽查促收入。发挥风险管理和税务稽查作用,努力挖潜堵漏促收。针对疫情后巴中经济特点,确定政府融资平台、医药行业、房地产行业作为年度风险管理重点,确保应对税款及时入库。上半年,共推送风险任务36批2790户次,已完成2387户次,入库税款8257.08万元,加收滞纳金525.24万元,处罚款8.59万元。结合“扫黑除恶”和打击“三假”,加大税务稽查力度,抓紧查补税款,上半年全市稽查立案9户,查补入库税款3119.65万元。

    用心答好群众满意

    “测评题”

    深推非接触式服务。建立组织领导、业务支撑、宣传推广、督查考核“四大机制”深入推进非接触式服务,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全市纳税人好评。全市网办率为97.84%,超过省局绩效考核基准线7.84%;“线上申领+线下寄递”发票3.49万户次,免收纳税人邮寄费34.9万元;设置“税银”“税邮”办税缴费服务点15个,委托代开增值税普通发票、代征税费2.45万户次,发票业务非接触式办理比例达到85.38%。

    改进12366热线服务。组建12366远程业务支撑快速反应团队,建立健全坐席人员集中学习、全员自学、以老带新、专家辅导、考试培训等制度,落实“按天盘点、每周小考、逐月大考”等措施。设置大厅公开电话分线座机,增配专业咨询话务员14人,实现同时段集中来电“一号多接”。加强办税服务投诉整改,逐一核实、分析、整改全市纳税服务投诉问题。设立拒开发票快速响应电话,从源头上清除投诉举报在体制机制上的诱发因素。

    做细调查满意工作。制发《关于做好2020年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目标、责任、措施、步骤和要求。推行属地化管理和税源管理人员“网格化”管理,落实各分局、各税源管理人员“一对一”的“包联责任制”。持续开展宣传辅导调查活动,围绕2020年纳税人需求调查问卷内容,面对面交流、一对一沟通、点对点辅导,赢得纳税人好评。2019年度营商环境(纳税)排全省第3位,2020年一季度纳税人满意度排全省第6位。

    用心答好地方经济

    “服务题”

    积极服务党政决策。组建数据分析攻关团队,建立定期碰头会商、数据联合分析等工作机制,统一步调、分工协作、集中精力、有序推进。深挖数据价值,形成《关于疫情影响全市税收收入情况的报告》《从增值税发票数据看巴中企业复工复产状况》等数据分析专报5期,《巴中市企业复工复产“税电指数”分析周报》13期,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批示肯定11次,为地方党政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积极支持复工复产。积极为原红叶医疗卫生材料公司等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恢复口罩生产提供税务支持,开通“绿色通道”,辅导企业先生产、后办证,缓解了巴中市口罩紧缺状况。实施纳税辅导“定制服务”,为重点企业定制支持疫情防控政策“一户一档”专享礼包。落实延期纳税举措,累计为34家企业依法办理延期缴纳税款4739.62万元,纾解了企业资金困难。深化“银税互动”,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3亿元。

    积极助力脱贫收官。增派优化驻村工作队员10人,88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133户贫困户,认真落实《对标工作清单》,全面开展“清零行动”,完成11类问题整改清零。市局第一书记田涛被省委表彰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用心答好行政效能

    “提升题”

    建立税收宣传机制。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税收宣传机制,制定了第29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方案,开展了税企座谈共话减税降费、走访代表力促企业发展、政务访谈化解涉税难题等系列税收宣传活动。运用主流媒体积极传播税收宣传好声音,在省市媒体平台宣传税收稿件50余篇,走访企业31900余户、缴费人1400余户,发放税收宣传资料90300余份。

    完善信访保密机制。市局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保密工作领导牵头管、其他分管领导分线挂包、市局办公室具体负责,机关科室和直属单位协同推进的保密工作格局。制定了《保密工作制度》,完善了保密计算机、专用打印机、保密专柜、视频监控等设备,开展了保密自查,及时弥补工作短板。认真落实领导带头值班、24小时政务值班、零报告制度,紧盯重点人员,制定信访稳控措施,确保了全系统的安全稳定。

    优化绩效管理机制。优化考核指标,将全年重点工作分为四大类,考核机关和县区指标共计265个。优化考核方式,将舆情管理考核时间由按年考核改为按月考核,做到早考核、早通报、早弥补,涉税舆情同比减少5个、下降60%。优化过程监控,将年度预期目标分解到季、到月、到周,按周评比,按月通报,按季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事务有人干、责任有人担、工作有效率。

当前:4版(2020年09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