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杨凌做实乡村学堂推动文明实践
白戈明

    “新时代里,在党的惠民政策引领下,我们生活的更加有劲头了,我将学用结合,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志愿者每周都来村里探望我们孤寡老人,讲讲最近国家发生的大事,社会上出现的新鲜事,我感到生活变得充实了,每周都盼望着志愿者能早点来。”近日,在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揉谷镇田西村的乡村学堂里,近200名村民围坐一起,一边喝着大碗茶,一边说着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来身边发生的好事、乐事,喜悦的心情洋溢在脸上,一派和谐祥和的景象。

    “像这样喝着‘大碗茶’,依托乡村学堂把群众组织起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已成为基层党组织宣传群众和服务群众的一个重要窗口。”田西村党支部书记田小雄说。

    据杨陵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永东介绍,自承担全国试点以来,杨陵区从四个方面推动乡村学堂文明实践品牌活动深入实践、深入百姓——在“建起来”上做文章,按照“四有”标准,建成32个乡村学堂,设置8大类课程菜单,建起218人的师资库,实现学堂活动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在“用起来”上做文章,把“1+N”作为课堂的固定模式,“1”为必选项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N”为自选项目,根据群众“点单”进行培训教育,确保群众“进得来、有收获”;在“实起来”上做文章,引导广大文化志愿者把新思想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向群众传递,确保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在“活起来”上做文章,发挥现代网络信息化优势 ,“线上+线下”齐头并进,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开放。

    “我们每个月都会依托乡村学堂策划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开展的‘喝大碗茶’文明实践活动,让老百姓了解到了当地的优秀农耕文化、历史文化、乡村振兴故事,村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杨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说。

    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搞好,就必须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完善举措,让文明实践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富有生机活力。现如今,乡村学堂已经成为田西村的一张名片,利用这一平台,不仅可以讲农业技术、民俗文化,还承接培训、调解纠纷、议事评选等事项,壮大了集体经济,巩固了群众基础。

    “我从事红薯种植技术研究有20多年了,揉谷村、永安村、田西村都在种植红薯,现在村民们积极利用高新技术,红薯已经发展为一种产业。我们以乡村学堂为平台,还在田西村不定期举办烤红薯、挖红薯等亲子趣味活动,做强红薯品牌,提高百姓收入。”陕西甘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朱渭兵说。

    “基层干部群众勇于创新创造,用‘喝大碗茶’的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教育,提高了思想觉悟。”李永东说。

当前:4版(2020年09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